更新日期:2009/12/11 14:18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再也無法忍受Facebook氾濫的病毒式行銷嗎?還是受不了遊戲頻頻出包?國外Seppukoo「切腹」網站,能幫厭倦社交網站的用戶光榮結束虛擬生命。不僅如此,該網站還會替自殺者製作紀念網頁、遺照,讓其他用戶緬懷、追隨。

據國外媒體報導,Seppukoo指出,「為了不落入敵人手中,日本武士寧可光榮死去,把劍插入腹部由左而右切開。」強調如同切腹維護尊嚴,該網站做的就是讓數位軀體恢復自由。

而自我了結的方法很簡單,用戶先登入Facebook的資訊,接著選擇「安息」網頁的版型,再留遺言讓網站自動發送給Facebook好友,最後按下致命按鈕就能停用帳號;若其他用戶相繼追隨,也能讓「死者」的積分和排名上升。

儘管現實生活中,人死不能復生,但若後悔殺了facebook帳號,只要重新登入就能復活。不過,Seppukoo要讓3億多名用戶集體切腹仍有漫漫長路,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上百人加入自殺行列。


--------------------------------------------------------------------------------------


以下是學妹的噗浪對話內容--

學妹:噗浪其實會越用越寂寞,對吧?
友人1:是。
友人2:+1
學妹:相比之下非死不可好多了,至少他還有遊戲可以讓你以為其實沒那麼寂寞
友人3:我相反耶(笑) FACEBOOK的遊戲讓我覺得大家的關係連對話都不值,找你加你只是因為遊戲而已…
學妹:可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會讓你以為有在互動,好像是有人理你的這樣
友人4:都是假象而已。
學妹:幹麻說出來(癟嘴
友人5:QAQ
俺:這就是人生(煙
友人6:OAO
友人7:看的到,卻又接觸不到,好像在眼前,其實距離很遠,看似很熱絡,其實一切都是假象........


--------------------------------------------------------------------------------------


之前跑去用臉書搜尋系統查了一下學長的名字
馬上連到了老師的非死不可
又馬上連到其他名作家的非死不可
看到鯨向海俺就灑小花了(自重)
更別說還有楊佳嫻、銀色快手
看到非死不可上有那麼多熟人和聽過名字的人
驀然心動了一下差點去註冊
不過想到就算註冊了
認識的人還是認識,不熟的還是沒啥關係
一腔熱血就熄滅了

最近連用MSN跟人聊天都很懶
愈來愈覺得用這種方式哈拉很浪費時間
常常聊一下一個晚上就過去了
接著垂淚望向永遠看不完的書堆和以拔山倒樹之姿而來的報告
默默哀悼這一晚浪費掉的生命
所以現在都掛離線裝死(頂鋼盔)
知道這一點的人就會無視於俺離不離線,敲了就是
而這種人跟俺通常都很熟了
同時三不五時就會出去吃飯見面
俺離不離線根本於他們沒差
其實俺也不會躲他們

剛上大學的頭幾年曾經有這樣一陣子
比較喜歡跟人用MSN聊天而不喜歡面對面
因為在MSN上可以儘管心不在焉卻不會被發現
又可以花點時間琢磨字句以免說錯話
如果是並不那麼想聊的人,假裝沒看見直接關掉視窗就好
麻煩人物還可以直接封鎖,一乾二淨三便利
不過俺自始至終都不太喜歡和人講電話就是了
當然,還是有例外,只是要看人
雖然下場一律都是耳朵痛

現在最多人玩又和人際網路有關的程式
大概就是:即時通、Skype、MSN、噗浪還有非死不可吧?
俺現在只玩第三和第四項
(之前玩過姿勢佳,當上研究生五級後就不玩了)
噗浪還是Naoki催俺加入的
理由是:「這是探查一個人到底死了沒的最快管道。」
但說真的,噗浪的玩法就是MSN的狀態顯示加上一點小遊戲而已
沒有人回時還真是寂寞
如果只是自己想寫日記又是另一回事了
問題是,真正有話想說的人並不多
於是噗浪又變成了記錄吃喝拉撒等零碎瑣事的空間
再加上有karma指數,噗愈多分數愈高
就算karma不能像天幣一樣拿去賣錢
還是會有一種無可抑制想讓分數愈高愈好的衝動
終於變成強迫性記錄自己每天吃喝拉撒的官能症

噗浪實際上也就是微型部落格吧?
之所以讓部落格漸漸式微,而以遊戲和短句取而代之的原因
大概還是那句老話
因為真正有話想說的人並不多
但每個人又想讓別人聽聽自己說了什麼
卻同時又沒耐心聽完別人到底在說什麼
或是太懶亦或太忙,不願意或沒時間把自己的想法打成短文分享出去
前者已經創造出無數篇幅拉很長,滑鼠要不停往下拉
但內文卻不滿一百五十個字且言之無物的網誌
這也許就是現在微型網誌的基本雛型吧?(汗)
後者則根本不會去寫部落格
但是被親朋好友拉進小遊戲後往往浪費更多時間

一切看來都很弔詭(瞄)

在俺的生活中,虛擬人際和現實人際的分野仍然很大
所以從來沒有能通信或通訊超過一年的網友
(嘛,俺從不和網友見面,有這種結果非常正常)
對俺這中重度宅人而言,如果真的要有什麼需要花時間維繫的人際關係
還是選擇感覺得到溫度、看得到是否在說謊的活人比較好
而且在網路也沒人知道螢幕對面的到底是人是鬼還是一條狗
就算是同儕,加了MSN或非死不可也不保證一定加深交情
有時候還會為「自己是不是被對方封鎖了」如何那般的事煩惱不休
徒增麻煩
又像是《白色城市的憂鬱》裡敘述的手機通訊錄一樣:
把許多人的姓名和號碼輸入自己的手機中,就好像保有許多關係
直到某天遺失了手機,或因為某些原因重辦SIM卡後
在打算重新建立通訊錄時
就會猛然發現自己和他們其實一無聯繫
所有的人都已失散且無法尋找,只是一直沒發覺而已
只不過丟了一支手機,所有自以為擁有的人際都因這件事而崩解殆盡

俺和一個人熟不熟呢?
俺的基本定義是:會願意關掉電腦,出來面對面喝個茶或一起看場戲
如果一切只限於網路上的交誼
也許,俺們連能不能說認識都很有問題
又或者,這只是一個需要傷心程式出馬的關係


這篇引用的舊文可以參考:
http://www.wretch.cc/blog/valkyrie0401/67023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kyrie04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